武士道(二):内容

撰文:一嚿叉烧

· 生活,一嚿叉烧

武士道的本义,如日本战前教育敕语所教谕,以「义勇奉公」为最高原则。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,「君不君」(君暴虐无道)也不可「臣不臣」(臣不尽臣道),尽忠是绝对的价值。贞永元年(1232)颁布的作为武士基本法典的《御成败式目》(即《贞永式目》),主旨在于规定「仆忠主、子孝父、妻从夫」,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主君的忠诚。武士道论者认为,儒家的「士道论」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,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,才选择生死,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。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,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。近现代武士道的精神支柱是「大和魂」。

broken image

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:义、勇、仁、礼、诚、名誉、忠义。
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,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。
武士具备敢作敢为、坚忍不拔的精神,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。
武士要具有宽容、爱心、同情、怜悯的美德。
不仅仅是风度,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。
要求武士保持诚实,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。
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,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。
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。
要求​​武士克制自己的私欲,不能被欲望左右信念,这样才能侍奉君主,保护领国领民。

broken image

武士道的礼
武士社会尊重礼仪,不光是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,更进一步说「礼仪端正」,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。武士道要求武士具有勇猛坚毅、视死如归、忠诚仁爱的精神,养成重视礼仪修养,勤俭寡欲的习气。礼节被上升到等级制度的高度《家康遗训》就有对于等级制度礼节的规定,如第四十五条写道「平民对武士失礼,武士可杀之」。幕府颁布针对大名的《武家诸法度》和针对嫡系家臣武士"旗本"、"御家人"的《诸士法度》中明文规定:"奖励文武忠孝,以正礼仪"或"励忠孝,正礼法" 。日本最著名的礼法流派是小笠原派。其创始人小笠原清务说:「所有礼法的目的都是为了陶冶精神。心静即能打消凶恶暴汉动粗念头,指的就是这等的心意磨炼。」镰仓武士小笠原贞宗据禅苑清规之内容,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武家礼法《六波罗殿御家训》。

broken image

明治维新以后,以小笠原流为代表的武家礼法对国民普及作法教育。昭和13年(1938),日本文部省成立「作法教授要项调查委员会」,当时礼法的最高权威、《日常礼法心得》的作者、贵族院议员、侯爵德川义亲任调查委员长。不久文部省颁布《昭和国民礼法要项》,在学校贯彻实施,标志武士道礼法成为日本全体国民修身教育的一部分。日本国民礼法对姿态、最敬礼、参拜礼、敬礼、问候、言语、起居、递交、包结、服装、皇室礼法、家庭生活礼法、社会生活礼法进行了规定,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礼仪的概括,至今仍为典范。

broken image